0755-86212290
工作日 9:00-18:00
嚴格中的員工關懷—企業如何做到人性與狼性
2018-01-13 16:30
企業如何在嚴格管理中體現人文關懷?
鋼鐵紀律加慈母關懷形成管理的更高境界
縱觀國內外知名企業的成功經驗,發現一個普遍的規律,那就是這些企業都有一套嚴格的、強制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制造企業的制度甚至細化到每個具體的作業規程。這種講究執行力、程序化、制度化、軍事化的管理方式,在保證生產安全、提高生產效率、提高客戶對產品滿意度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員工需求的變化,這種強制性管理方式的負面影響日益凸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職工能動性和積極性的發揮,更有甚者,員工在這種非常嚴格的制度管理過程中,工作壓力和精神壓力長期得不到緩解,有的選擇了極端的方式了結一生,企業通過嚴格的制度管理,保證企業高效率、高效益的同時,對企業資本積累作出貢獻的員工還應該關注什么?對企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還應該投入什么?
許多優秀的企業已經開始著手“以人為本”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使用“鋼鐵紀律”+“慈母關懷”,即嚴格管理與人文關懷相結合的管理模式,把"以人為本"作為優化管理的先決條件,以理解員工、尊重員工、依靠員工作為重要的管理導向,把開發員工的最大潛能作為主要的管理任務,把促進員工的全面發展作為管理的最終目標,使嚴格管理和人文關懷相互補充,相互促進,達到管理的更好境界。
嚴格管理要與人文關懷要有機結合
剛柔并濟
所謂"嚴格管理+人文關懷"的管理理念,就是在管理中把嚴格管理和人文關懷有機結合起來。
一方面,通過建立科學的組織結構和管理層次,健全嚴密細致、公正透明、操作科學的制度體系,制定實用有效的管理規章,規范和約束職工的行為,調整好企業與職工、干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維護好正常的生產秩序。
另一方面,堅持以人為本,用激勵、感召、啟發的方法,著力于凝聚人心、鼓舞士氣,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促使職工認知、理解、內化企業的規章制度和行為規范,進而轉化為奮發上進、爭創一流的實際行動。
這一理念,有利于克服單一實施嚴格管理或人文關懷的弊端,充分集約和聚合兩者的優勢,讓兩者相輔相成,實現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取得"1+1>2"的管理效果。
嚴格管理是“形”,人文關懷是“魂”
要形神兼備
嚴格管理是通過管理者的命令、監督與控制,約束人們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和工作標準,強調做事的方式和流程,保證實現"正確地做事";人文關懷則采取非強制性方式,通過管理者的啟發、關懷、激勵、引導和支持,讓員工更大程度的發揮潛力,自愿完成"做正確的事"。
嚴格管理輔之以人文關懷治理企業,目的是使企業與員工產生思想上的認同和情感上的共鳴,這種合力效應將比單純的嚴格管理在治理企業時更具有威力,它能夠把企業自身的發展和員工個體的發展有機地統一了起來,進而創造了員工和企業的和諧共存。因此,企業在實行"法治"的同時,需要融入人性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作為一種管理模式,強調的是在穩定企業戰屢大局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每個員工的理想,在管理中體現"人文關懷",讓管理不僅僅是把標尺去考核或約束員工,而更具人性化,讓員工體會家的溫馨,培養員工主人翁意識,并讓這種熱情轉化到工作中去。
這種管理模式充分體現了企業以人為本的管理核心,突出了符合常理的情,使制度充滿了人情味,讓員工容易接受,從而在管理工作中能夠最大限度的調動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創造積極性,提升每個員工的工作欲望和工作熱情,自主、自愿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做好工作。
嚴格管理可以使員工的行為達到統一的標準,人性化卻可以煥發出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行人性化管理的基礎是企業逐步建立起來的一套科學、嚴格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嚴格管理是企業有章可循的必要基礎;人文關懷是對管理的升華,是企業提高執行力、實現戰略目標的有力保障。
可見,嚴格管理是"形",具有剛性特征;人文關懷是"神",具有柔性特征。只有實現兩者的有機結合,才能實現剛柔相濟,形神兼備,達到更高的管理境界。
人文關懷要幫助員工提升生命質量
構建精神家園
“人文”的實質就是一種根植于內心的養成,一種無須他人提醒的自覺,一種以承認約束為前提的自由,一種能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善良。就是尊重人權與個性、維護自由和平等,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以及愛護和關心人類的一種文化。人文關懷,就是懷著人文情感去關懷生命、關懷人、去待人處事。
員工在企業工作,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個人經濟利益,更是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過程,企業人文關懷揭示的應該是員工價值主體地位的發展和確立。不僅要求企業關心員工、尊重員工、理解員工,幫助員工提升生活質量,關注生存發展,也要注重員工情感發展,幫助他們提升生命質量,構建精神家園。
人文關懷要以精神激勵的方式
激發員工潛能
企業人文關懷就是要激發蘊藏在員工心理深處的價值實現感、成就欲、事業心,以及自尊、自愛、自強心理與主動性、創造性,讓員工潛能自然地在工作中傾瀉出來。缺乏人文關懷的企業,員工人格和尊嚴無法得到充分的尊重,生活條件得不到必要的基本滿足,個人發展和自我價值的體現得不到承認,員工只是被高層管理者視作管理對象和工具,不乏一些管理者還會用犧牲大多數員工的利益去換取所謂的“利潤最大化”,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員工對企業離心離德,企業運行秩序的起伏不定,發展的可持續動力不足等。實際上,企業人文關懷體現的是企業“人本管理”的理念,要把員工視作戰友、同盟軍和合作伙伴。企業人文關懷更多的體現為企業的一種文化,而非簡單的員工激勵方案。
企業人文關懷本身就是要把它形成對員工激勵的最好內容和最高標準,體現對員工的真切關懷,關注員工的精神世界,激發員工的最大潛能。
人文關懷要建立平等互助的管理環境
企業要把員工個體的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員工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企業提供的管理環境,管理環境決定了企業能否了解員工并恰當使用。企業的精神、價值觀與個體的生存發展價值應該相互統一,促進人與企業的和諧發展。
人文關懷下的管理環境倡導的是相互的平等、尊重、是一種人的共同發展、共同進步,每個員工都可以自由、公正的競爭,這就為企業內部人和人之間的和諧奠定了價值基礎。企業對員工要了解和尊重,上級對下級要充滿信任,同級之間要互幫互助。一個充斥著紛爭、矛盾的企業,即使它的績效管理設計得再科學,執行得再嚴格,員工也不可能感受到真正有效的激勵。
目標激勵突出員工的生命價值
實施目標管理能使員工發現工作的興趣和價值,從而在工作中滿足自我實現的需要,這樣實現組織目標就有了可靠的群眾基礎。在目標激勵中,確定適當的目標,誘發人的動機和行為,可達到調動員工積極性的目的。
功利化、顯性的物質目標以不能全面描述激勵的全部,人文關懷下的目標激勵就是需要強調以員工發展、成就和成長,幫助員工對人的基本品質的培養,注重人生價值的樹立;在提高技能、培養能力的同時,要重視素質的提高,注重人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的培養;關注員工個體情感的發展,注重獨立人格的培養。使員工在更高的層次上確立目標,即珍惜生命的存在,更珍惜生命的價值,熱愛生命,更熱愛真理。自強不息、追求成功人生。
人文關懷要增加隱性激勵
按公平公正原則,企業員工的報酬應當公平合理,一份體現人才價值的公平、合理的報酬是吸引和人才的一個重要前提。
人文關懷下的薪酬激勵要豐富隱性激勵,諸如提供培訓學習機會、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提供業務發展空間、對企業發展提供重大科研成果和建議的物質和精神獎勵等等。其中,對員工的培訓與教育是使員工不斷成長的動力與源泉。對于現代企業的員工來說,得到新的學習機會是管理者最好的激勵方式之一。為此,組織應將教育與培訓貫穿于員工的整個職業生涯,使他們能夠在工作中不斷更新知識結構,隨時學習到最先進的知識與技術,與組織同步發展,從而成為組織最穩定可靠的人才資源。
提高企業管理者的人文素養
除了在企業要營造一種關心員工、愛護員工、體貼員工的“人本”文化環境之外,企業的管理者也許需要學習和提高人文素養,就要求管理人員能夠平等真誠地和員工交流,讓員工真正感覺到被尊重。
提高企業管理者的人文素養,決定著"嚴格管理+人文關懷"的實施效果。企業管理者的人文素養,不僅包涵堅定的理想信念、積極的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還應具備出色的決策決斷、組織協調和創新實踐能力,以及寬泛的知識面,高尚的人格魅力。注重學習、善于思考、勤于實踐,是提高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
企業管理者在豐富專業知識的同時,要廣泛涉獵哲學、歷史、文學、法學等內容,積累豐富的人文知識;要融會貫通,躬身實踐,善于把學到的人文知識轉化為人文素養,提高看問題、作決策、抓工作的能力;要寓人文素養于工作實踐,以良好的人文素養和模范行為贏得職工的欽佩和信賴,影響和帶動職工把個人價值觀有機融入企業的共同理想,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齊發展。
在嚴格管理中的人文關懷是一種新的管理方式,強調的是在鋼鐵紀律的嚴格管理中更加關注員工的個性發展,實現了企業發展和員工個性發展的統一。即把促進企業生存、發展需要與員工全面素質發展需要統一了起來;把培養員工技能、作風與關注員工生命質量、生命價值統一了起來;把嚴格管理、按章辦事與尊重個體利益、尊重個性差異統一了起來;把適應崗位需要與員工可持續發展要求統一了起來,在更高層次上帶來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