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6212290
工作日 9:00-18:00
員工晚到不可以扣工資嗎?
2021-09-15 16:29
一、員工晚到不可以扣工資嗎?
是否會扣工資就得看企業的規章是怎樣的;
1、晚到,歸屬于出勤,僅僅出勤的時間較短,晚到的時長沒有工作,不發送給酬勞合乎法律法規。無書面通知晚到,由于晚到造成用人公司財產損失的,員工還理應損失賠償。
2、對晚到薪水的實際扣發,法律法規并沒有明文規定,可由用人公司依規確立的管理制度要求。說白了用人公司依規確立的管理制度,就是指規章制度歷經整體員工探討、制訂全過程中有公會和職工監事參加,且歷經公示公告,內容合理合法。
3、1982年國務院辦公廳施行實施的《企業職工獎懲條例》第十一條、第十二條要求了公司的處罰權,這也是在我國工作法律事實中對企業員工處罰的立即法律淵源。殊不知,《企業職工獎懲條例》早已在2008年1月15日廢除。就是,2008年1月15日之后,用人公司早已無法再依據該規章的要求在管理制度中開設處罰條文了。
4、可現實生活中許多用人公司依然在管理制度中授予自身對員工處罰的支配權,且這類作法還被一些法律法規基礎理論和操作所接納。原因有二:
(1)、最先,法律法規既要維護保養職工的合法權利,又要考慮到確保公司和顧主開展一切正常、合理的工作管理方法和企業經營管理,維護保養公司和顧主的合法權利。法律法規對維護保養員工合法權利和增強公司管理效率二者都需要兼具;
(2)、次之,員工肆無忌憚晚到等個人行為應歸屬于違背工作紀律,用人公司理應有權利在管理制度或公司獎罰制度中,對該類個人行為開展一定的懲罰,以達到彼此的權利與義務公平。
二、勞動合同法的有關要求
1、在我國《勞動法》第4條要求:“用人公司應該依規構建和健全管理制度,確保員工享受工作支配權和執行勞動者責任。”
2、最高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9條要求:“用人公司依據《勞動法》第4條之要求,根據民主化程序流程確立的管理制度,不違背中國法律、行政規章及現行政策要求,并已向員工公示公告的,能夠做為人民檢察院案件審理關于勞動仲裁案子的根據。”
3、執行的《勞動合同法》第4條要求:
(1)、用人公司應該依規構建和健全工作管理制度,確保員工享受工作支配權、執行勞動者責任。用人公司在制訂、改動或是決策相關勞務報酬、上班時間、歇息請假、工作健康安全、商業保險福利、員工學習培訓、工作紀律及其勞動定額管理方法等立即涉及到員工合法權益的管理制度或是重大事情時,理應經員工代表大會或是整體員工探討,明確提出計劃方案和建議,與公會或是職工監事公平商議明確。
(2)、在管理制度和重大事情決策執行流程中,公會或是員工覺得不恰當的,有權利向用人公司明確提出,根據商議給予改動健全。用人公司理應將立即涉及到員工合法權益的管理制度和重大事情決策公示公告,或是告之員工。
三、假如用人公司相關員工晚到扣工資的要求合乎這三個標準的情形下制訂不是犯法的。
1、一是要經員工探討。
2、二是公示公告或是告之員工。
3、三是不可違背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下列5點企業不可扣員工薪水:
1、員工沒有及時進行工作中任
(1)、許多企業會與員工簽署那樣的合同或是載入企業要求:假如員工沒有及時進行工作目標,例如好的售出是多少物品沒保證,就按一定的百分比扣減員工的薪水。
(2)、這類協議書不是具備法律效應的,《勞動法》要求:只需員工給予了常規的勞務公司,而且在工作中無散漫等各種不良行為,企業就無法對員工處罰,應當全額的發工資。
2、員工因不能抗要素上班遲到
員工無端上班遲到曠職企業不過是還可以依據規章制度處罰,但政策法規要求:員工因不能抗要素(比如地震災害、水災、火災事故等)而發生以上個人行為時,企業不可以亂扣員工薪水。
3、員工離職未提早一個月通告
假如員工的“通告辭職時間”沒有比“擬辭職時間”提早一個月,企業應當依據具體情況解決,但不管怎樣不可以以此為由亂扣員工薪水。
4、女員工懷孕期間經常請產檢假
(1)、許多企業都要求了生育假的限期,一般都非常充裕。但一些不成熟的小公司沒有相關的要求,當女員工懷孕期間要經常休假去查驗時,有的老總就逐漸犯嘀咕了,還以員工休假頻次過多來扣工資,這也不是正規的。
(2)、《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要求:懷孕期間休假查驗不僅不可以扣工資,企業還需要將這種時間記入該女員工的工作時間,算一切正常出勤率,不可以按病事假、事假、曠職等來解決。
5、員工被“強制”捐助
有的企業會和一些慈善機構協作,或是常常自身搞一些慈善活動,愛心捐助。也會呼吁員工捐助,并立即從薪水扣減,這也是不正規的。《公益事業捐贈法》要求:員工有權利追究其是不是捐助及其捐助的金額,而且應自行解決捐獻的錢財,企業不可以立即從員工薪水里扣減。
綜合性以上所講的,員工在正常上班的過程中在所難免晚到的,用人公司是不可以為此而扣去員工的薪水,但假如用人公司提早有表明狀況,那麼用人公司便會有支配權扣的,因此 ,不一樣的狀況所解決的方式便會不一樣,但最重要的還是要確保好每個人的權益。
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