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6212290
工作日 9:00-18:00
企業福利發展歷史簡介
2021-03-03 15:10
最早的保證勞動者利益的福利準則也正是從工業化國家產生。19世紀后葉,德國最先實施工傷保險法。20世紀20年代今后,歐洲及美國開端更廣泛地實施福利及社會保證準則。
我國企業福利的開展歷程是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歷程嚴密相連的,在計劃經濟體制向商場經濟體制轉型的過程中,我國的企業福利也經歷了一次從青蟲到蝴蝶的蛻變。
計劃經濟時期:社會福利的載體
計劃經濟時期,我國企業奉行的是"低工資、高福利"的方針,因為其時社會福利準則、社會保險準則、社會救濟準則還不健全,企業福利就成了社會福利的載體,起到了保證整體社會成員根本日子的效果。1950年6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規則,工會有改進工人、職工、大眾物質日子與文化日子的各種設備的責任,并規則各級政府應該撥給工會必須的房子與設備作為舉辦集體福利之用。隨后在政府的不斷調整和支持下,企業開端大力興辦福利事業,它們經過設立校園、醫院、商鋪、食堂等組織來幫助職工處理與日子有關的一系列問題,建起了一個包辦職工"從搖籃到墳墓"全部福利的企業社會,即使是很小的企業,照樣"肝膽齊全"。職工一旦進入企業,就等于進入了一個封閉的社會,生老病死都有人管,只需象征性地交一些錢,乃至不用交錢就能享用到醫療、教育、住房等福利項目。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企業福利項目,職工才能夠以微薄的工資收入保持正常的日子開支。由此可以看出,這個時期的企業福利彌補了其時低工資的不足,緩解了企業職工的日子困難,促進了其時生產的開展。
商場經濟體制改革初期:不討人喜歡的青蟲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國開端進行商場經濟體制改革,企業在自負盈虧的一起具有了經營自主權,在"功率優先" 的輔導準則下,企業福利成為不討人喜歡的"青蟲",企業辦社會的現象已不多見,許多企業紛繁甩掉了企業福利這個沉重的包袱,國有企業全方位的企業福利系統開端解體。而這也導致一些社會問題紛繁露出,有一些效益不好、退休人員較多的企業乃至呈現了欠發退休職工養老金的情況;有的國有企業冗員太多,功率低下,于是采納減員增效方針,讓一部分職工脫離工作崗位,為了維護社會安穩,不能直接將這部分被裁汰的人員面向社會,于是便有了后來的"下崗"準則(現已與賦閑保險準則并軌)。
為了妥善處理這些社會問題,政府開端大力推行社會保證準則改革,將養老、醫療、工傷、賦閑、生育等幾大保險及住房公積金等經過法規的形式確認下來,并演變成現 在的法定福利。此外《勞動法》等法規的出臺則標志著我國企業福利走向了法制化、規范化的道路。但是,因為我國還處在商場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期,許多企業過火關注功率,過火垂青眼前利益,沒有充分認識到企業福利的重要效果,視它為企業的純支出,對其采納能省則省,能逃則逃的情緒,即便是法定福利,也至少有超過一半的鄉鎮職工沒能享用到。如2000年我國根本養老保險的參保人數是萬人,根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員數是萬人,工傷保險的參保人數是萬人,賦閑保險的參保人數是萬人,生育保險的參保人數是萬人,而2000年我國鄉鎮就業人數是23151萬人。
在法定福利遭受冷遇的一起,企業的自主福利就更顯得冷清,就拿企業年金來說,我國企業年金準則建立于1991年,從1991 年到2000年10年時刻,全國共堆集企業年金基金億元,年均增加億元,參保企業萬多家,參保職工560萬人;享用企業年金的人員占根本養老保險參保人員的,僅占我國當年鄉鎮就業人數的 .
現在的企業福利:蛻變成人見人愛的蝴蝶
最近這幾年,跟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正式參加WTO后,大型跨國公司的不斷進入和商場競爭的加重,國內企業又開端注重企業福利,并帶動我國企業福利朝著多元化、自主化的方向開展。企業福利逐步開端由人人討厭的"青蟲"蛻變成人見人愛的"蝴蝶"。
● 企業福利迅猛開展
2001年11月我國正式參加WTO,跟著大量外資企業的涌入,導致國內企業間的競爭愈加劇烈,而企業間的競爭實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人贏企業則贏。面對外企"挖人"的攻勢,國內企業逐步開端認識到企業福利在吸引職工、留住職工和激勵職工方面的重要效果,許多企業改變了以前以為企業福利是企業的包袱的觀念,開端大力開展企業福利。
在法定福利被越來越多企業認同,覆蓋面迅速擴大的一起,我國企業的自主福利也呈現出快速開展勢頭。以企業年金為例,到2006年底,我國已有萬多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年金規劃達910億元,受惠職工964萬人。基金規劃比2005年增加了 230億元,比2004年翻了一番以上。
我國企業自主福利快速開展,并不斷推陳出新,職工援助計劃(包括家庭抵觸問題的處理、癮的戒除、職業生涯咨詢、法律咨詢等)、彈性工作時刻等新式企業自主福利項目也開端在一些企業出新,帶薪休假、出國旅游等享用性的企業福利項目,也在效益好的企業呈現。這些都體現出我國企業已經意識到企業福利對企業開展的含義,開端越來越注重企業福利。
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