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6212290
工作日 9:00-18:00
年終個稅秘笈:發福利和實體哪個劃得來?
2022-05-10 15:48
除開大家每月的薪水,大家會在年尾獲得年終獎金,而年終獎也肯定是要納稅的,假如年終獎金發的是錢,據《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要求,“經營者獲得全年度一次性獎金,應獨立做為一個月薪水、薪酬所得的測算繳稅”。年終獎金發覺金怎樣繳個人所得稅?除開大家每月的薪水,大家會在年尾獲得年終獎金,而年終獎也肯定是要納稅的,假如年終獎金發的是錢,據《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要求,“經營者獲得全年度一次性獎金,應獨立做為一個月薪水、薪酬所得的測算繳稅”。 計算方式為,先將當月內獲得的全年度一次性獎金,除于12個月,按其商數明確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假如在派發年尾一次性獎金的當月,勞務報酬所得小于企業所得稅法規范的花費扣除額,應將整年一次性獎金扣減“員工當月勞務報酬所得與花費扣除額的差值”后的賬戶余額,按以上方法明確全年度一次性獎金的稅率和速算扣除數。舉例說明而言,假如在12月小M的當月薪水12000元,又獲得年終獎金24000元,倘若小M每月社保繳費2000元,那麼小M的當月薪水應當繳稅為:(12000-2000-3500)*20%-555=745元小M的獎勵金應交稅計算如下所示:24000/12=2000 查詢表得知適用的征收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應繳個人所得稅=24000*10%-105=2295元假如小M在12月的薪水僅有2500元,那麼小M的薪水肯定是不用繳稅的,由于還不夠3500元扣減規范,那麼在預估獎勵金繳稅時,是可以把3500與2500的差值扣減的。24000-1000=23000 23000/12=1916.67 查詢表得知適用的征收率為10%,速算扣除數為105,應繳的個人所得稅=(24000-1000)*10%-105=2195元。實體福利怎樣交稅? 假如公司給大家發覺金必須繳稅,那麼假如派發實體福利還必須繳稅嗎?回答毫無疑問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表述了各類個人所得稅的范疇:“(一)薪水、薪酬所得的,就是指本人因就職或是受聘而獲得的薪水、薪酬、獎勵金、 年尾漲薪、工作年底分紅、補貼、補助和與就職或是受聘相關的別的所得的。”與此同時第十條也提及:“個人所得稅的方式,包含現錢、實體、商業票據和其它類型的社會經濟權益。” 換句話說,大家獲得的工資薪金所得,不僅是公司給大家派發的現錢,別的類型的社會經濟權益所得的,也一并屬于必須交納個人所得稅的范圍,因此獲得是實體福利也是必須納稅的。按規定,本人獲得實體所得的應在獲得實體的當月,依照相關憑據上標明的價位或負責人稅務機關單位核準的價錢列入其薪水、薪酬所得的繳稅。例如,公司在企業年會中,以禮物或紅包方式向本企業員工派發年會獎品應立即劃入到當月勞務報酬所得測算交納個人所得稅。如果是向本企業之外工作人員下發的禮品或現錢,要依照“別的所得的”全額的適用20%的征收率交納個人所得稅。也是有的企業會在年尾把自己企業生產制造的商品贈給員工,作為實體福利,依照有關要求,如果是贈給本企業員工的,那麼應按員工得到非錢幣性福利的額度劃入派發當月員工本人的“工資薪金所得”收益中測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如果是贈給顧客的,則要分狀況了,下列三種不征繳個人所得稅: (1) 公司根據價錢折扣優惠、這讓方法向本人銷售產品(商品)和供應服務項目; (2)公司在向本人銷售產品(商品)和供應服務的與此同時給與贈送品,如通訊公司對本人選購手機贈手機話費、入網費,或是購手機話費贈手機上等; (3)公司對積累交易超過一定金額的本人按消費積分意見反饋禮物。如果是下列狀況,就需要依規交納個人所得稅了,稅金由促銷活動贈品的公司代收代繳: (1)公司在業務流程宣傳策劃、廣告宣傳等運動中,任意向本企業之外的本人促銷活動贈品,對本人獲得的禮物所得的,依照"別的所得的"新項目,全額的適用20%的征收率交納個人所得稅。 (2)公司在企業年會、交流會、慶典活動及其別的主題活動中向本企業之外的本人促銷活動贈品,對本人獲得的禮物所得的,依照"別的所得的"新項目,全額的適用20%的征收率交納個人所得稅。 (3)公司對積累交易超過一定金額的消費者,給與附加抽獎活動機遇,本人的得獎所得的,依照"偶然所得"新項目,全額的適用20%的征收率交納個人所得稅。公司在企業年會中給參與演出的本企業員工派發的演出費,也需要劃入工資薪金所得測算個人所得稅;付款給企業之外的藝人自己的演出費應依照勞務報酬所得代收代繳個人所得稅。 工資薪金所得計算方式 (1)價稅合計總收入額4000元之下的:應納稅額=價稅合計總收入額-800; (2)價稅合計總收入額4000元以上的:應納稅額=價稅合計總收入額×(1-20%); (3)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