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6212290
工作日 9:00-18:00
員工福利不是成本,是生產力
2023-04-13 13:53
福利從本質上來說沒有好壞之分,只要是福利,是為員工著想,都值得肯定。但從實施的激勵效果來看,卻可以分出高下。在多數標桿企業,福利與業績成正比,其員工敬業度、忠誠度和工作成效,相比同行更高,而離職率更低。這三高一低,不知有多少企業認真想過?
在待遇差別不大的情況下,騰訊能留住和吸引更多人才,海底撈的員工愿意拼命為公司效力,谷歌成為無數人夢寐以求供職的公司。一定有人說,它們業績好、有錢,福利好是正常的,羨慕國企待遇的大都這么認為。但是,我們更愿意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有錢不一定能做好福利,沒錢也不一定做不好,福利是一種傾注了企業感情的非貨幣報酬,關鍵看企業是否用心去做,而非只看重“薪”。
福利不是成本,是生產力
網上曾流傳這樣一個笑話:一位教授讓學員評估三家公司的競爭力—A公司,八點上班,遲到罰款,統一佩戴胸卡,每年一到四次旅游;B公司,九點上班,不考勤,辦公室自我布置,上班時間可以理發和游泳;C公司,想來就來,上班可帶狗和孩子,上班時間度假不扣工資。90%的學員選A公司最有前景,結果A為倒閉的金正,B為微軟,C為谷歌。
笑話中的信息有待考證,但傳遞的觀點卻值得我們深思。第一,員工的工作狀態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力;第二,企業有能力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使員工達到企業需要的工作狀態。所謂的制度設計,福利就是重要手段之一,從某種程度講,福利好壞能直接或間接影響到企業業績。
狹義的福利包括兩部分:一是法定福利,主要指五險一金;二是自主福利,包括企業的各類補充保險、過年過節所發的物資等;廣義的福利是員工從企業得到的、除工資獎金以外的所有好處的總和,包括工作體驗、學習與成長。比如中國移動的培訓管理辦法就開宗明義規定,培訓是企業給予員工最大的福利。
長久以來,福利認知有很多的誤區,最主要有兩點:一是對福利內涵缺乏正確認知,認為福利就是過年過節發物資和保險,忽略了情感溝通功能;二是對福利功能理解有偏差,認為福利是平均主義大鍋飯,追求市場化的效率和效益,能不搞就不搞。
實際上,薪酬發展的歷程,就是福利越來越豐富的過程。從早期的計件工資—你做了多少事我給你多少錢—這種冰冷的直接交易,到計時工資—你上一個月班我給你多少錢—這種略帶人文色彩的交易,再到包括薪資、福利、學習與成長、工作體驗在內的、以人為本的整體薪酬,變化最大和最多的就是福利。
這種變化背后有兩個原因,
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