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86212290
工作日 9:00-18:00
我們的家--武漢武昌區社會保障制度管理中心
2021-03-10 14:26
廊下掛著老年人養的鳥兒、生活陽臺上有老種族的花草植物,洗手間里安裝有避免摔倒的不銹鋼扶手,樓底下的小黑板上寫著這周從早到晚的食譜,每樓高的廚房里漂著飯食的香味。一走入武漢武昌區社會保障制度服務站,家的氣場迎面而來。
武漢武昌區活動中心其前身是清末民初的“節婦堂”,民國曾是救濟院,院中現住有700多名老年人。校長韓明芳說:“院中老年人的年齡結構80歲,還有1位長壽老人。70%的老年人生活沒法自立,養老護理員每日為這種老年人擦身傷口換藥、端屎端尿、洗衣服曬被。此外,大家還幫老年人解決家庭糾紛,讓她們有一個好心態。盡管硬件配置不如一些新創建院,但大家的人性化服務、人性化服務贊不絕口。”
76歲的周少華早已在活動中心住了16年,逐漸是為照料腦中風的老伴兒,四年前老伴兒逝世后老楊依然挑選在這兒定居。她講:“今年除夕在孩子家吃了團圓飯后就回兒童福利院了,在外面睡不著覺,不習慣。這兒有些人煮飯、洗衣服,也有老小伙伴一起打麻將、讀報、閑聊,兒童福利院便是我們的家。”
活動中心有一個“老委會”,老大家舉薦了10位自身的意味著,體現她們必須處理的難題。如飯做硬起來了,家中兒女給氣受了……管理中心立即為她們解決困難。
活動中心的每一個共產黨員都和院子的“三無”老年人會結對聯,只能認了“父母”。主抓負責人嚴琳說:“‘三無’老年人平常沒有什么人來探望,我們要讓她們在院子不孤獨,感覺自身也是有兒女、有借助。”
此外,對于老年人病人,活動中心專業設定了“愛心護理區”。李望梅老年人身患左上眼瞼皮膚癌,全部臉部濃血四溢、惡臭味刺鼻,其親屬戴著口罩都害怕貼近。組長李丹安和姐妹們在醫護老年人時常常被明顯的惡臭味刺激性反胃,吐完后又再次醫護。老年人數次含著淚水說:“太謝謝,大家比我的親人也要親!”
除照料700多名全托老年人外,活動中心還進行日間托老、家居護老和養醫融合新項目,達到不一樣層級老年人要求。活動中心的場所,對街道社區六個小區的老年人文藝范兒隊近200位老年人對外開放。她們輪著應用,在服務站舞蹈、唱京劇、唱卡拉OK。管理中心還將小區35名“4050”下崗失業人員學習培訓成一支居家養老服務項目團隊,上門服務為165名最低生活保障、“空巢老人”老年人服務項目,并建了檔案資料。
免責聲明:
本網站內容部分來自互聯網自動抓取。相關文本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或發布人自身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或立場。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處理。
聯系郵箱:zhouyameng@vispractice.com